无论是在写字楼还是在住宅区,都能看见来去匆匆的外卖小哥身影。一边是“动动指头”就能享受送上门的商品,一边是丢弃的塑料袋“堆积如山”。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外卖和快递领域逐渐成为塑料袋使用“大户”,并且迅速成为“限塑令”的“新盲区”和“重灾区”。
根据三大外卖平台公开数据,三大外卖平台的每天预订单量大概在700万左右,按每单外卖用一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以覆盖42万平方米,相当于59个足球场。在给都市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塑料餐盒、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外卖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也在加剧。
在苏州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场长孙雨清说,这里每天处理的数千吨生活垃圾中不少都是“白色垃圾”,而这些“白色垃圾”基本上是不可降解的,而且都不是几年、几十年的事情,花费上百年、上千年都是有可能的。例如,苏州的“白色垃圾”最早在1993年就开始填埋,但如果现在扒开来看,当时填埋的塑料肯定还在。可降解的垃圾,在人工不去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二、三十年以后就像土葬一样,产生水和气沉淀,而且没有什么危害。
由外卖所引发的白色垃圾污染现象,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的市民建议外卖尽量能装进一个盒子,不要多用这种盒子;也有市民建议商家减少外卖或者是把盒子换成环保一点的;还有的建议点外卖时不要餐具,自己就在公司备一双平时用的即可。
业内人士白先生表示,由于当初外卖平台网络订餐行业是新兴事物,行业内部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来削减白色垃圾问题。另外,外卖垃圾治理主体缺失,店家只管做、平台只管卖、小哥只管送,消费者吃完就往垃圾桶里扔,最终外卖垃圾就成了社会的负担。
要解决这一难题,很多人都意识到要实现绿色发展方式。这不仅需要减量使用塑料袋,更要提升塑料袋的“绿色含量”。期待监管部门早日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
“互联网+”兴起,“社会疏离感”也在加剧。一份近期发布的“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占比高达63.3%,外卖就餐成为常规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的大多数空间已经和市民不发生关联。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建洪认为,这个隔离的影响很大,几乎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的调整,有部分人甚至严重地认为“外卖毁掉了我们下一代”,这是值得关注的。它究竟有多大的负面作用和危害,还需进一步的研判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