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将鲜草药制成的“绿糊糊”敷在患处周围。
本报记者陆珏摄影车晋彧
暑热当令,蛇虫活动频繁。苏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近期接诊的蛇、虫、蜈蚣等咬伤病例显著增加。而今年该院更是基于传统疗法,提升工艺,把新鲜的本地中草药用于蛇虫咬伤的外敷治疗,清热解毒见效提速。
一天接诊蛇虫咬伤40例被蛇咬后少动及时捆扎送医
“天越热患者越多。一周前,一天能遇到20多例;这几天暑热更甚,眼看接诊量又翻了一倍。”苏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生郭颖说道。
天气越来越热,应自然季节变化,蛇、蜈蚣、虫类咬伤事件常有发生。据了解,本周,苏州市中医医院日均接诊相关患者三十多例,时间以傍晚、半夜为多。郭颖告诉记者,这些病例中,被蜈蚣咬伤的占到了一半以上,被蛇咬伤的占了不到一成,其他则是被蜜蜂、黄蜂、蜱虫等昆虫蜇咬伤。
郭颖介绍,生活在苏州地区的毒蛇以蝮蛇为主,喜在灌木丛、水田、菜园等地出没,其性情不算凶猛,但如果被人类踩到或惊动,常常会“自卫反击”咬伤人类。与此相对,蜈蚣则往往为主动攻击,常在矮旧平房、杂草丛、床铺等处出现。
据了解,蛇虫咬伤的典型症状是局部肿胀疼痛、灼热瘙痒,或有麻木感,伤口周围皮肤红肿、温度略高,或有瘀斑、水疱等。“严重者还伴有头晕、心慌、恶心,全身发出风团样皮疹,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快、过敏性休克等现象,危及生命。”因此,患者能够注意预防、学会自救、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被蛇咬伤尤值得一提,郭颖说,患者需第一时间局部捆扎,减少运动,同时拨打120等待就医。目前,苏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开设有蛇伤专病24小时诊疗服务,备有蝮蛇、五步蛇、眼镜蛇、银环蛇等抗蛇毒血清,供紧急注射。
鲜草药制成“绿糊糊”外敷改良传统疗法,加速消肿解毒
徐老伯在水田附近拔草,可能是不小心踩到了蛇,脚趾被狠狠咬了一口。按照掌握的知识,他马上找来毛巾在腿上进行了捆扎,被送到苏州市中医医院时,他的小腿已经非常肿。郭颖在询问和诊断后,立即为他注射了抗蝮蛇血清。与此同时,医生庞晓娜从冷藏柜里取来一袋重量为60克的鲜绿色的半枝莲,经清洗、修剪,放入专用仪器,制成浓度适中的“草药糊”,敷在患处周围。徐老伯被嘱咐留观,外敷的鲜草药需每天换一次。次日,徐老伯的腿肿胀已见显著消退。
古装剧里,我们经常看到郎中在山上采草药,捣碎后敷于病人伤口——外敷鲜草药,是用于蛇虫咬伤的传统中医疗法,今年苏州市中医医院对其进行了改良。将之与抗蛇毒血清注射治疗联合使用,再加上油膏、汤药等方法,中西并重、全面应用。“过去,消肿解毒速度迟缓一些,需要三天左右。而鲜草药的渗透能力较强,患者肿胀消退很明显,尤其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或继发软组织感染情况,有时在第二天就能明显抑制或减轻。在蛇、蜈蚣、黄蜂等咬蜇伤方面,都能运用。”郭颖表示,尤其对抗蛇毒血清过敏的患者,鲜草药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该院中药房的药品冷藏柜中,记者见到了成袋保存的鲜草药。作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该院中药房主任沈多荣积极挖掘和传承本地鲜药材的应用技艺。“和干药材相比,半枝莲、半边莲和白花蛇舌草等鲜药材味厚力峻、润燥力强,起效快、疗效好。”沈多荣介绍,这些鲜草药半个月用量大致为3千克,需冷链运输,置于2-8℃冰箱冷藏,可保存一星期左右。
下半年,该院药学部还将逐步推出鲜石斛、鲜生姜和鲜芦根等受季节影响较小的鲜药材,应用于肿瘤科、脾胃科、骨伤科和内科等多个科室,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更多选择和服务。
链接
【如何预防蛇咬伤】
“打草惊蛇”:在进入深山、野外、水边、草丛、阴暗潮湿等蛇虫活动区时,先用棍棒、登山杖等打草驱赶。穿长袖衣服、长裤、长袜、高帮鞋,尽量避免穿着鲜艳。夜间带照明工具。
【自救方法】
① 咬伤后用局部捆扎法,以延缓毒液吸收速度:在咬伤处近心端5-10cm处用手绢、毛巾、绳子进行结扎,如手指咬伤在手指根部捆扎,手掌咬伤在腕部捆扎,上肢咬伤在肘部捆扎,小腿咬伤在大腿下部捆扎。
② 每20-30分钟松解一次,每次1-2分钟,防止局部缺血坏死。
③ 局部伤口挤压并流动水下冲洗,但注意伤口不要自行切开。
④ 局部冷敷(冰敷),降低局部温度,减少毒素吸收。
⑤ 受伤后减少活动,以减少毒素扩散速度。
⑥ 马上拨打120送医专业救治。【蛇咬伤出院后注意事项】
① 局部伤口以及周围皮肤,禁止搔抓,以防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② 饮食避免食用蟹、韭菜、牛羊肉等发物,以及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和饮酒,以防止诱发血清病。
③ 少数病人会在蛇咬伤后一周到半个月出现伤口皮肤红肿、皮疹瘙痒等血清病表现,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