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5年的有力推进,位于苏州高新区的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已注册科技型企业20家,一个绿色环保PB级在线存储、30亿峰值计算能力的大数据中心正在全面建设。
19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一行调研了位于高新区的中科院地理基地,将进一步推动中科院地理所多项全国领先技术资源在苏州基地的进一步落地与产业化开发。苏州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已达成共识:双方将以更大力度加快苏州基地的发展,在智慧城市、生态建设与监测、土壤和水污染防治、循环经济等更广范围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将苏州基地打造成为“技术的制高点、产业的支撑点、创新的核心点”。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2013年成立于苏州科技城智慧谷,是苏州高新区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大型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主要从事以遥感大数据为支撑的地理信息产业、以知识地图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产业、以地图绘本为主体的地理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张祖勋院士团队、周成虎院士团队常驻苏州基地指导企业研发与创新。
据了解,中科院地理基地规划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于2017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经过近5年的有力推进,苏州基地已经注册科技型企业20家,总注册资金近2亿元。工作人员400多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9%。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名,获批省双创人才1人,姑苏领军团队1个,
高新区领军人才称号6人;已承担国家、中科院、省市科研及产业化研发项目10多项,获得各类发明、软件著作权等100多项。其中,中科天启遥感参与完成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摄影测量网格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评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截至目前,中科院地理基地已成功创建和组建了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分中心、3个省市级工程中心和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并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所联合,成功申请和建立了“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心”,为创建地理信息与文化创客体系奠定了人才基础;一个绿色环保PB级在线存储、30亿峰值计算能力的大数据中心正在全面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