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跑马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跑马大军”的队伍中,众多的马拉松赛事让苏州成为了年参与人次进入“10万+”的马拉松城市。在跑马热潮的背后,参与者的体能状况如何,医疗急救体系是否完善,如何科学跑马?记者进行了调查。
中签率30% 参赛人数十年翻六倍
尽管距离2019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开赛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报名的火爆之势已经持续了一个月。记者登录报名后台了解到,今年的比赛分为半程马拉松、短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家庭亲子跑四个项目,赛事总规模限定在3万人以内。
承办本次半程马拉松比赛的汇运动总经理朱皞告诉,到目前,后台的报名数据已经接近六万人,本月20日,他们将关闭半程马拉松的报名通道。“半程项目采用先预报名、后抽签的方式,预报名结束后,我们将通过系统抽签的方式来最终确定成功报名的参赛者。火爆的报名人群将使得今年的半程马拉松的中签率再创新低,除去部分优秀老跑手获取的直通名额之外,今年半程马拉松的剩余参赛名额约为一万人,预计今年金鸡湖半程马拉松的中签率在30%左右。”
从第一届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的5000名参赛者,到如今第十届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的3万个限报名额,十年间,“金马”的参赛人数翻了六倍。“十年来,我们逐年增加参赛名额,但是由于场地的限制,如今依然无法让所有符合条件的报名者都参赛,‘金马’的火爆也可以看出苏州市民对长跑项目的喜爱,对健康运动的追求。”朱皞表示。
目前,苏州主要的马拉松赛事包括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赛、张家港国际马拉松赛、常熟尚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这些马拉松赛事让苏州成为了年参与人次进入‘10万+’的马拉松城市。”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体能参差不齐 受伤事件时有发生
家住园区的顾艳萍参加过苏州、无锡、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的六次马拉松比赛,“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虽然成绩还不错,但是赛后双腿酸痛了两个星期,膝盖也有些不适,经过几年的训练,我从控制跑量、注意系统训练、完善跑步装备等方面着手,逐渐提升体能,目前长跑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项缓解生活压力、愉悦身心的运动。”
与进军专业跑团的顾艳萍不同,王先生是一位健身爱好者,本着对跑步的热爱与对马拉松项目的执着追求,去年11月,他第三次参加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半程比赛。前两次参赛都因为体能不佳而不得不中途弃跑,这次参赛前,王先生在工作之余坚持健身。尽管做了赛前训练,但在咬紧牙关、跑完全程后,他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症状。比赛结束的当天,我觉“得浑身不舒服,后来到市立医院北区就诊,并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才逐渐恢复了体力。作为一名业余跑手,我承认,自己的赛前训练不够系统,在比赛前,也没有注重饮食调理。”
有着二十年跑步经验的夏萍热衷于跑团建设及跑步知识的传播,目前,他是苏州飞跑团副团长。他告诉记者,错误的跑姿会使得膝关节、踝关节等身体多处受伤,“在马拉松赛场上,拉伤、抽筋等中途受伤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并未接受过系统训练的新手跑者,因此我们并不鼓励这些新手直接参加长距离的马拉松比赛,而应在接受过三个月到半年的系统训练后,逐渐加大跑量。”
完善医疗急救体系 招募救护员
“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因而对参赛者的身体素质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朱皞告诉记者,“在报名前,马拉松组委会要求所有参赛者首先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包括心电图在内的相关体检,并结合检查报告进行自我评估,报名人员在确认自己的身体及精神状况能够适应相应的参赛项目后,方可报名参赛。在预报名时,参与者会收到风险提示说明,报名成功后,我们也会通过短信反复向参赛者进行安全提示。”
朱皞表示,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受伤事件的发生,为此,他们按照苏州市体育部门相关要求,建立了“四位一体、九级防护”的医疗急救体系,以第九届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例,赛道全程共设有12个医疗点、16辆救护车、30组共60名携带流动AED(心脏除颤仪)的救援人员,为参赛者进行生命护航,同时,他们还招募了80名急救跑者、200名医疗观察员及345名沿线志愿者,为赛事提供医疗急救服务。此外,他们还设立了“赛后拉伸恢复服务点”,以缓解参赛者赛后出现的腿部酸痛、肿胀等症状。
作为专业救援志愿者,朱先生连续多年加入到金鸡湖马拉松医疗保障小组中,为参赛者们提供应急保障服务。“赛道上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参赛者突然休克,呼吸心跳骤停,这时,我们就需要争分夺秒,抓住四分钟的黄金救援时间,在呼叫救护车的同时立即开展CPR(心肺复苏术),配合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伤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此外,比赛过程中,医疗保障人员还会遇到参赛者甚至赛道外旁观者出现的扭伤、抽筋、中暑晕厥、外伤等各种情况,我们也会及时施救。”
在苏州各大马拉松赛道上,每隔五分钟就会看到一个身着白底红字汗衫、和普通选手一样奔跑在赛场上的跑者,他们有一个温暖的名字——急救跑者。作为马拉松赛道上的另类跑者,他们的使命不是追求成绩,而是做身边参赛者的守护神。在去年11月的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比赛中,队长范凯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了两位伤者,一位是因低血糖而晕倒的参赛者,另一位则是因暂时性癫痫发作而跌倒致面部多处出血的跑者,“发现情况后,我们首先要判断伤情,然后运用我们的医学经验进行紧急处理。目前,我们的团队有291人,大多是热爱马拉松运动的医护人员以及取得相应证件或者经过培训的专业救护员。”范凯告诉记者。
①②苏州急救医护团成员在马拉松赛事中抢救伤者。图片由朱先生提供
医体融合 科学健身大势所趋
“运动要讲究科学,跑步受伤不可怕,不懂修复危害大。”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副院长郝跃峰认为,每个跑者的跑量取决于自身肌肉和身体的疲倦感,参加高强度运动要量力而行,除了控制跑量之外,还应控制速度、培养正确的跑步姿势、选择好场地和装备,同时还要做好肌肉力量训练。而在参加马拉松等高强度的比赛之前,应进行包括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等方面的医学检查,掌握自身的心血管机能指标,从而决定是否能够参跑。
苏州大学教工乐跑协会副秘书长张庆认为,马拉松作为一项典型的耐力性运动项目,会大量消耗参与者体内的能量和各种营养元素,从而引起运动性疲劳。因此,马拉松跑者还应关注能量补给,讲究运动营养策略。“赛前一周的营养膳食应以提高糖原储备为主要目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耐力和运动成绩,为此,应多食用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等食物,同时还要适当增加脂肪摄入,补充优质蛋白质和足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比赛当日的早晨,尽量选择食用低纤维的食物,赛前两小时不要吃过甜的食物,以免引起胃酸、食道反流,导致跑步时的不适感。”
为了帮助更多运动爱好者进行科学健身,2016年,苏州市率先迈出“医体融合”的步伐,打造了全国首家“运动云医院”互联网平台,国内众多运动医学专家都通过该平台,在线上为用户提供各种专业咨询服务。目前,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国内外专家已经增至300余名。与此同时,去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科学健身指导门诊正式开诊,这是全国首家设立在综合性医院以开具运动处方指导科学健身为特色的专科门诊。
“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到我们科学健身指导门诊咨询健身中遇到的问题,这让我看到了全民科学健身的大趋势。”郝跃峰满怀期待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