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正在打开,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着全新形势、全新任务、全新要求。作为我国纺织产业链中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纤维材料在全产业链创新中承载了重要的责任。
如何基于消费趋势和产业生态挖掘纺织新材料的应用场景和价值?如何围绕先进纤维材料的开发应用重构产业想象空间?如何着眼终端应用以科技创新的磅礴之力赋能产业升级?在10月16-17日于江苏盛泽举办的 2024国际先进纤维材料创新大会,对于这些行业热点议题给出了新答案。本次大会共分为“先进纤维材料产业发展会议”和“先进纤维材料创新应用会议”两大篇章,汇聚权威机构、高等院校、纤维企业、面料企业、服装品牌等创新力量,围绕先进纤维材料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展开分享交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朱美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党委书记 阎岩,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安工程大学教授 孟家光,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 胡松,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 李斌红,中国纺联生产力促进部主任、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 李波,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 陈宝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 吴桐等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研院校的领导和嘉宾;吴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陈琦,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 陈宇,吴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 张建华等来自吴江区和盛泽镇的领导;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梅锋,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 王玉萍,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建根,南京天安高分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国敏,南京禾素时代抗菌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缇娜,山东艾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宫兆庆等来自大会支持单位的嘉宾出席会议。
大势起!产业更新与市场更新齐发力
陈琦在致辞中表示,吴江作为承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示范窗口,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成果,为吴江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她指出,先进纤维材料是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吴江盛泽作为全球纺织行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充分发挥纺织产业的全链条整合优势,加速布局纤维产业发展,以科技需求为导向,创新科研机构运营模式,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不断拓展纤维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应用领域,实现了我国纤维新材料的重大创新进展,在加快建设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集群的道路上进一步走深走实。
“对纤维材料的认识、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着整个纺织工业发展的深度广度,质量质态。” 孙瑞哲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螺旋上升,耦合发展。在智能、绿色、生物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在传统、新兴、未来产业的梯度演进中,先进材料创新正呈现出新的趋势与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进纤维创新是重中之重。对此,他提出了三点期望:一要勇攀高峰,持之以恒,引导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发展;二要补齐短板,赋之以能,推动资源要素集聚,攻克发展瓶颈;三要持续深耕,落之以实,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进程。
创新力!前瞻视角诠释产业新升级
在先进纤维材料产业发展会议上,朱美芳、孟家光围绕先进纤维材料的创新趋势与,如何注重材料升级和技术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多功能、可持续的需求等进行主题演讲。 李斌红主持会议。
“纤维材料既可以成为纺织工业升级换代的起始原材料,也可以渗透到生物应用、新能源、环境等各方面,包括深海探测、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各个领域。” 朱美芳在《全球先进纤维材料发展趋势》的演讲中阐述了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创新应用和未来展望。她以国内国际创新产品为例,讲述了高性能纤维在现代工业化领域以及柔性纤维在人体健康、医疗康复等健康生活方面的最新应用。她指出,多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纤维材料的飞跃发展。在智能时代,AI将通过大数据、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人机接口等技术手段赋能纤维产业发展,全面推动各应用领域的创新升级。
在《全球功能性面料产业发展趋势》的分享中, 孟家光对保健型、防护型、舒适型三大类功能性纱线的生产方式及应用方向进行了详细解析。他表示,在科技进步、消费者偏好、环保意识、行业应用扩展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者对功能性面料的需求着重于舒适性、技术性、可持续性、时尚性及健康性等方面。伴随着这些需求发展,行业应通过进一步加大功能性面料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与成本控制、推动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市场调研与产品定制、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等策略来推动产业发展。
谋商机!勾勒合作共赢新图景
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桥梁,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让科技创新成果深植沃土、开花结果的关键一环。
本次会上举行了 科技创新助力品牌打造合作项目、生物基原纱抗菌抑臭锦纶生产与推广项目、差异化海藻纤维高端家纺产品开发战略合作、石墨烯纺织产品合作开发项目、防水透湿纳米微多孔膜研发项目、凝聚创新资源形成新质生产力合作项目、超高TiO2含量PET短纤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差异化功能与智能性针织面料与服装开发项目、NAO虚拟织布机×Sustens®生物基弹力短纤开发合作项目、古法面料工艺传承与时尚创新项目、 三川×Sustens®生物基弹力短纤合作项目、元氧能量助眠安睡服开发项目、呋喃基聚酯PEF短纤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共13个重点项目的签约仪式。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盛泽织造品牌促进会、东华大学、苏州市吴江区青年商会、西安工程大学等行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南京禾素时代抗菌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明远创意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艾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六一(中国)有限公司、盛意成石墨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吴江市汉塔纺织整理有限公司、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绍兴惠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宝鸡金健数码针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青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吴江市六福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华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三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太极石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意大来制衣实业有限公司、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业,将围绕先进纤维材料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开展协同合作,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的深层次发展,为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未来力!多维度探讨引领新趋势
在主题对话环节,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研发副部长张林以“前沿纺织材料创新动向”为主题,围绕先进材料的发展情况与应用趋势,与来自纤维、面料和终端应用的企业嘉宾展开了前瞻性探讨。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先进材料部主任、先进纳米复合材料创新中心主任吕卫帮指出,纳米材料的性能好,尺度缺陷小,可调配结构多,强度和导电性优于传统材料。他表示,纳米材料不仅能为可穿戴织物实现高效的热管理,还能够利用太阳能使织物具备电池功能。
苏州罗曼罗兰时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泽织造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徐德荣表示,集团精选专业的上游合作要素方以及下游品牌客户,打造面向不同消费人群和需求的多个子品牌,形成全产业链的联动创新。对于加强品牌建设,他建议除了创新外,还要借力区域优势,找准细分赛道,舍得投入,贵在坚持。
“永荣锦江‘三根纱’系列产品的成功研发,有赖于行业专业机构和上下游企业的支持,通过开展品牌万里行、锦纶产品开发应用奖评审等活动,促进了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汪建根表示,纺织企业以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要素创新,打造品牌优势,为建设纺织强国贡献力量。
九州星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大贤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抗冲击性能、防切割性能、高导热性能,在服装和家纺领域具有极大应用潜力。随着创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该纤维在民用领域还可以通过耐温性能的提升、染色性能的提升以及性价比的提升进一步拓展应用方向。
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新研发总监宫怀瑞表示,罗莱家纺实施多品牌战略,主品牌罗莱及子品牌罗莱CASA定位国内高端市场,2015年代理的内野品牌则以无捻技术毛浴巾著称。公司在材料创新方面表现突出,早期就采用了纳米金属和覆膜技术等尖端技术和材料,积极对接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张林表示,材料创新需要从技术创新、产品与市场融合创新、品牌力提升三方面发力。希望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将更多前沿、创新的纤维产品推向市场,构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推动纺织行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
应用力!延伸再造发展新优势
先进纤维材料创新应用会议围绕先进纤维材料的技术革新、应用拓展与协同开发展开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了纤维价值的延伸与再造。 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宋富佳主持会议。
陈宝建在《新材料新技术在终端创新产品中的应用分析》中从科技与绿色两个方面对行业企业的产品开发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科技产品需要从材料、技术、化学品三个维度发力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而纺织材料、纺织技术和生态环保认证则决定了生态环保纺织品在应用中的具体体现。他呼吁企业在再生产品、少水无水染色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数码印花+植物染技术的结合、碳足迹标签认证等领域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当下,功能性、产品质量、材质技术成为消费者选择户外用品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新型功能性纤维材料技术突破与产品革新》分享中, 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资深工程师金志学从抗菌原理、制备工艺、抑臭水平等维度,对永荣锦江与禾素时代共同打造的非溶出性原纱抗菌抑臭锦纶纤维的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该纤维的有效成分OPHB具有环保无污染、安全无毒害、长效抗菌耐洗等优势。这一创新成果未来有望在贴身内衣、婴幼儿童服装、宝妈孕妇装、老年人服装、运动服、商务装等领域获得重点应用,实现健康穿着。
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曲晶在《高品质陆地长绒棉赋能国潮女装新质发展》中指出,从“风格品牌”到“心智品牌”,茵曼品牌选用优质高品质棉标准,加强产品“高品质、国货好棉”背书,构筑了“舒适棉麻”新标准,讲好中国品牌好故事。她表示,超过80%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使用高品质原材料的服装支付更高价格,品牌要溯源高品质棉产地,从营销层锚定“好棉花,好品牌”印象。
广州凯乐石运动科技有限公司面料开发专家马长彪在《专业户外运动的面料开发与材料应用》中分享了公司多年来一直深耕于功能服饰防护装备领域的经验和心得。凯乐石以户外装备的高标准进行研发,遵循专业化、轻量化、场景化要求。研发团队与全球顶尖户外用品材料供应商合作,在实际场景中打磨产品。未来,公司对高强度、高蓬松等性能的纤维材料有更多合作开发的诉求,希望与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共同推动专业级户外运动面料赛道的发展。
“面对纺织行业高成本、弱需求的阶段性困境,企业应聚焦差异化开发,提高产品的‘含智量’‘含绿量’和‘含金量’”。 江苏苏美达轻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研发管理部副总经理张明礼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中指出,企业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优化面料集采流程,实现资源共创。同时也要聚焦可持续发展,关注再生锦纶、生物基纤维等可持续原材料的国际发展动向,通过建立绿色工厂、认证绿色产品和构建能源管理体系等方式降碳减排,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展实力!百花齐放争芳菲
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持续创新单位”名单发布仪式在会上举行。爱慕股份有限公司等75家优秀纺织服装企业连续4年申报并获选“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展现出了强劲的开发水平和创新实力,以高品质供给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论坛现场,一系列创新产品亮相 纤维创新成果展示区。展区汇集了立新集团、京奕特种纤维、佳力高纤、禾素时代、永荣锦江、艾文生物、九州星际、海凯生物、三川纺织、青甲智能、太极石、意大来、德福伦、利夫生物、惠群新材料、汉塔纺织、盛意成、六福纺织等优秀纤维、纱线、面料和科技企业,呈现了企业在海藻纤维、功能性锦纶纤维、生物基纤维、聚酯短纤维等先进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产品多维展现了创新纤维在女装、男装、运动、内衣等多个领域的开发设计与创新应用,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深度交流,搭建了互惠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
当下,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演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纺织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征程已经开启。纤维材料作为纺织产业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对加快中国纺织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具有重要意义。探索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源头动向,寻找全球纺织新机遇与乘风破浪的新航向,精彩还在继续!
《焦点访谈》报道:纺织行业“碳”寻绿色发展足迹
纺织经济信息网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专门列出,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什么是碳标识认证制度?什么是碳足迹管理体系呢?目前,一些地方和重点行业已经进行试点工作。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浙江绍兴,看看那里纺织行业的探索。
在浙江绍兴爱利斯染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和仓库内,绍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正在对这家企业的主要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翔实的调查,同时还获取了上下游企业,比如各种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和运输销售企业的碳排放相关数据。如果这些数据综合之后符合标准,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会为爱利斯染整的这款产品颁发“碳标识”认证证书。
碳标识认证,是我国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当中的一项重点制度。所谓碳足迹,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计算的是一件产品在原料、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不仅包括产品本身,也包括其产业链、供应链等关联范围的碳排放。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综合处副处长邢佰英:“生态环境部今年6月份联合15部门一块印发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这其实就是对我国的产品碳足迹管理,相当于一个顶层设计。碳标识认证制度,主要是说企业产品的碳足迹信息数据算出来之后,需要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来进行认证,可能还会以标签或者标识的形式在产品的包装上向消费者展示。在这个实施方案文件里面也提到了,鼓励地方和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探索。”
浙江绍兴是世界重要纺织生产贸易中心,拥有近8000家大型纺织企业,印染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全球近四分之一的纺织产品在绍兴进行交易,绍兴纺织品年出口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拥有这样的规模和体量,绍兴纺织业作为碳足迹管理体系的试点十分具有借鉴价值。2024年7月,《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认证国家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发布,绍兴市纺织产业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列入了综合试点重点任务。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合格评定监督管理处处长郦东:“纺织业是浙江的主导产业之一,占全球出口份额也非常大。纺织业全生命这个过程,全产业链最完整、数据最完整,应用场景也是最完备的,所以我们选了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升级,这个产业非常有典型代表性。 ”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标准。国家层面就此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方案,浙江当地专门组建了纺织产业“碳足迹标识”认证技术联盟,同时引入国内和国际的认证机构,共同进行核算方法以及标准的制定。
浙江绿色认证联盟技术专家姜静怡:“在制定现有标准的时候也会去参考现在国际上已经出台了的,或者颁布了的一些标准,保证现在制定出来的这些标准能够更加符合,或者跟国际标准进行接轨,并且获得国际的认可。”
经过多方努力,绍兴先后发布了化纤面料、棉面料和丝绸面料等系列碳足迹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还基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要求,打造了纺织产品碳足迹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产品全流程、全周期、全覆盖的碳足迹核算。
有了这样一份清晰的产品全流程的碳足迹数据,链主企业就可以清楚了解到,自己的产品在哪个环节可以进一步节能降碳,倒逼企业自身和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做出相应改变 。
不久之前,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绍兴市15家纺织企业首次颁发了碳标识认证证书,这其中的很多企业都做出了相应的节能降碳方面的措施。浙江布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在厂房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可以覆盖企业50%的用电需求。
而浙江宝纺印染有限公司则在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都安装了碳排放数据收集器,以便更好地观察每道工序的碳排放量,从而进行工艺优化,更好地进行节能减排。
产品碳足迹的管理,一方面对企业提出了降碳要求,但同时也是在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当前欧盟的碳关税已涵盖电力、水泥、钢铁等高能耗产业,预计2026年将正式扩展到纺织等产业。届时,也将对国内的纺织业出口造成一定冲击,降碳其实也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个试点行业和地区,在制定标准的同时,始终将核算规则的国际交流和国际接轨作为重要因素。这样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一方面是引导企业和产业实现节能减排,获得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够帮助企业主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占得先机。
邢佰英:“从政府角度来讲,是想营造一个有利于降低碳足迹的政策导向和政策环境;对于企业来讲,我们对企业予以帮助,告诉他们这个碳足迹是怎么一回事,摸清楚地方和企业重点产品、优势产品碳足迹的家底,然后打通这个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整个全链条,疏通产品碳足迹管理过程中的痛点、堵点。 ”
乾雍纺织也是绍兴首批获得碳标识认证的企业之一。让企业没有想到的是,刚拿到碳标识,就尝到了甜头。
绍兴乾雍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萧兴水:“当我们提供资料的时候,客户看到了我们的碳足迹认证证书,他蛮惊讶的。这个碳足迹证书作为一个加分项向总公司汇报以后,对我们最后成为制服装备面料的供应商带来了很大的作用以及效果。”
尝到了碳标识认证带来的甜头,乾雍纺织认真研究了认证机构提出的改进建议,打造新厂区时在碳排放方面下足了功夫。从设备到工艺,从硬件到软件,乾雍纺织前前后后投资了1亿元,自主研发了新的打印软件及纳米墨水,大大提升了产品印花精细度,并且把排污量降到普通印花的十分之一,用水减少90%以上。
此外,新厂区还安置了废气收集再利用系统,把生产中排出的废气回收之后,循环利用于加热环节,进一步降低了排放。
这些设施完工之后,乾雍纺织再次请来了第三方认证机构,希望能够继续降低自家产品的碳标识数值,而核算结果也肯定了企业付出的努力 。
对于这些率先进行绿色转型的产品和企业,国家也鼓励地方提供一些政策、金融和应用场景方面的支持。比如,在投资评级中纳入绿色低碳评分,将绿色低碳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清单等。同时,绿色转型也需要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支持。
在国家和地方、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多层面的协同努力之下,除了绍兴的纺织业,全国多地多行业也都在不断探索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而这些实践经验通过总结和提炼,将会有助于我国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 。
《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7年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
而相对于针对某项产品的碳标识认证制度,更为长远的目标则是建立针对企业的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也就是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向社会分享环境信息、可持续发展信息等核算结果和报告,把绿色低碳转化成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逐步探索和建立,将会成为我国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的新途径,而生产端的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个“双碳”目标的必要条件。对于产业和企业来说,消费者和市场是最终支撑他们发展的动力;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能够把绿色低碳纳入到我们衡量产品性价比的标准之中,也就真正参与到了产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之中。在绿色低碳方面的探索与努力,终将在我们身边的蓝天绿树和呼吸的清新空气中,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