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名牌,开着玛莎拉蒂、奔驰等豪车,名下有多家公司,常熟的这名90后少女小孙在朋友圈中一向出手阔绰,以富二代形象自居。小孙的朋友小张近日向晚报热线96466反映称,小孙于10月份向他借了28000元钱,可没多久后,就联系不上她了。经多方打听,小张得到了一个让他吃惊不已的坏消息。小孙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先后问100多位朋友借款超1000万元。在欠着千万债务的情况下,11月5日小孙突然失踪了。
“富二代”出手阔绰每天发一二十个大额红包
小张和小孙是苏州主持圈的年轻人,3年多前就已经相识。两人有一些共同的微信群,但私下里并没有多少联系。今年10月中旬,小孙突然私信小张,说有急事,要临时借钱。“当时她还说不用我自己掏钱,只要用蚂蚁借呗就行。”小张说,他就通过借呗借给小孙28000元,分12期还清。当时小孙答应他除了本息外,每期多给他600元。
然而,到11月7日,第一期还款日将近时,小张发现钱还没还上。于是,他试着联系小孙,却联系不上。他感觉自己是遇上了骗子。“被一个认识了这么久的人骗了,感觉很不好。”小张说。
为何会如此轻易地借钱给她呢?小张说,总感觉她是一个不差钱的人,28000元对于她来说只是个小数目,“平时她在群里发红包,每个都是200元的大额红包,一天要发十几、二十个。”此外,据小张所掌握的信息,小孙名下有一辆玛莎拉蒂和一辆奔驰,还有一家服装店、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之前从没担心她这样一个‘富二代’会还不起28000元钱。”小张说,自己向朋友打听小孙的下落时,才得知有好多朋友也借钱给了她,而小孙从11月5日开始,就没出现过。
受害人至少有109名最多一笔借款152万元
所有借钱给小孙的人建起了一个微信群,小张11月7日入群时,里面有60多人,到11月15日,人数上升至109人。借款金额从几千元到100多万元不等,总计超1000万元。“最多的一笔有152万元,是借贷公司的。向个人借几十万的比比皆是。”小张说,他在里面的损失还算小的。群里另一位年轻人小王从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通过微粒贷、借呗等五款网贷软件先后借给小孙203600元。
小王说,他和小孙相识多年,一直觉得她是个富二代。2016年6月,小孙联系小王说自己在教育培训机构里垫钱运营,然而资金链断裂,想问小王借钱周转。小王觉得小孙是有钱人,就答应了,以自己的名义开了多个网贷App。“一开始她是准时还钱的,但一段时间后,还上的那些额度又被她拿出来借走了。所以一直到现在她还是欠我20多万本金,加上利息要233000元。”小王说。
大多数受害人是通过信用额度借款给小孙的。如今小孙联系不上,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信用,他们得每月自行归还数千至数万元的借款。这对于小王这些工薪阶层来说,已是不能承受之重。
她特别会包装自己多年来“演戏”从未穿帮
群里的100多人决定联合起来,找到小孙讨要说法。“我觉得我们的钱很可能是要不回来了,肯定被她花完了。但我们一定要找到她,也要让大家都知道她,不能让她到其他地方再去骗钱。”小张说,他们11月10日到常熟小孙家找人。小孙的爸爸说会尽力还钱的。可第二天,他们再去时,家里面已经没人了。
“她一直说她家很有钱的,她爸爸是搞金融的。我们去了才知道都是骗人的,她家很普通。”小张说,除了家境,小孙号称的服装店、教育培训机构等“事业”也都不可靠,“我们现在才知道,她一直叫我们去玩的那家服装店不是她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只是一家皮包公司而已。”
“她特别会包装自己,也特别谨慎。”这是小张对小孙的评价。“她朋友圈里经常晒一些服装店、教育培训机构的活动,有时候还搞直播,弄得和真的一样。”小张说,他们很多朋友之间都相互认识,但这么多年一直不知道她在借钱。她演的戏也从来没有穿帮过。
借贷纠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诈骗之间有何差异
目前,小张等人已到小孙户籍地派出所报案。记者从常熟警方获悉,公安部门已开始调查此事。
苏州良翰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现安表示,单独从小张和小孙之间的事来看,可能只是一起普通的借贷纠纷。小张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小孙还款。但如果涉及人数过多,金额太大,那么小孙或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表现为,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普通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后者是针对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人数更多,危害更大。根据刑法规定,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或者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即能立案侦查。
至于是否能认定小孙存在诈骗行为,陈现安表示,要看小孙是否存在主观故意隐瞒资金真实去向。